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阿麑的文章:盧雲神父的謙卑

盧雲神父的謙卑


Henri Nouwen



I.         引言   

II.       向下移動的理念 

1.    謙卑的三個概念
                  -  耶穌基督虛己的榜
                             -  作門徒的品德
                       -    關乎靈性生命的真理

               2.    阻礙謙卑的試探
                                  -    向上移動的試探與魔鬼對耶穌的試探 
                                  -     試探的本質與回應

3.    謙卑的靈命塑造與操練
                 -   教會的操練
                 -   讀經的操練
                         -    心思的操練

III.     盧雲神父實踐謙卑的例  
     參與“方舟團-黎明之家”的服侍 

IV.     總結






盧雲神父的謙卑


引言
盧雲神父Henri J.M. Nouwen[1]  向來都以“謙卑”作為他人生的主軸,但他的“謙卑”與我們平常所說的“不自高自大”不相同;[2] 也與我們中國人“謙謙君子”的處世態度不一樣。[3] 更與其他學者所追求的普世觀(Universalistic sympathies)[4] 有分別;他是比一般基督教義上的“謙卑”[5] 更直接回應耶穌基督的“降卑捨己”,而實行的品格操練。

他在耶魯大學時便提出基督徒應該走一條“向下移動”(downward mobility)[6] 的路。本文便嘗試闢述他這“向下走”的理念,以及探討他在服侍弱能人士亞當的過程中,實踐“謙卑”的生命掙扎與轉化。






向下移動的理念
盧雲“謙卑”理念的重點有三方面:“耶穌基督虛己的榜樣”;“作門徒該有的品德”及“關乎靈性生命的真理”。



耶穌基督虛己的榜樣
正如聖經腓立比書經文所述[7],神的兒子選擇成為拿撒勒人耶穌,走一條謙卑向下之路來啟示祂救贖計劃的奧秘。祂從掌權走向毫無權力;從偉大走向渺小;從成功走向失敗;從強壯走向軟弱;從榮耀走向恥辱。祂就是這樣的越走越卑微,直至走上十字架上。[8]


作門徒該有的品德
盧雲借現今社會“向上哲學”的現狀,如追求“有功效”、“引人注目” 和“有權勢”等,提醒基督徒不該效法這個世界,隨夥的走這種“向上移動”(upward  mobility)的路,反而要學習基督“向下移動”(downward mobility)的虛己樣式,因為門徒就是跟隨耶穌的人,耶穌願意他們以謙卑和溫柔的態度,彼此服事及關顧那些貧窮、被壓迫及在社會底層掙扎的人,這是門徒該有的品德。[9] 他們該追求“為首作僕人”的服侍態度。  [10]


關乎靈性生命的真理
聖靈進入我們生命,使我們得著釋放、剛強、自由、喜樂、富足,好能走神所預備的路。“謙卑捨己”是耶穌擁有的靈性生命,是神救贖計劃的核心,也是真理。我們這因信稱義的人,有聖靈內住,靠著祂我們能以勇敢的走上這“向下”的路。[11]  所以說聖靈能幫助我們進入一切真理及活出神兒子的樣式。[12]





阻礙謙卑的試探
盧雲認為阻礙基督徒走謙卑之路的因素,便是被這世界“向上移動”的 “有功效”、“引人注目”和“有權勢”等所迷惑及試探,他將這些試探與耶穌受洗後,在曠野受魔鬼的試探作對比。[13]


三種試探
耶穌所受的試探,[14] 第一個是“把石頭變成食物”,這是“有功效”的試探,讓飢餓的人得飽足;或說讓有需要的人得幫助,不就是“有功效” 的事奉嗎? 這不就是神的“呼召”嗎?[15] 第二個試探是“在殿頂跳下去”,這是“引人注目”的試探,能做出非凡而不尋常、轟轟烈烈且前所未聞的事,不就讓世人可以相信嗎?[16] 第三個試探是“得到世上萬國和萬國的榮華”,這是“有權勢”的試探,能往上爬到頂尖,得到權力與為人服務不就是一樣嗎?為了神的國度追求有影響力的位置,不是很好嗎?  [17]

魔鬼對耶穌的試探其實在挑戰:你若是神的兒子[18],但耶穌卻以經文回應: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19] ;「不可試探主─你的 神」[20] ;「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21],就是這態度狠狠的教訓和擊退了撒但。耶穌是神的兒子是一個事實,無需要向誰證明;同樣地基督徒要真知道自己的身份確是神的兒女,懂得以神的眼光來看自己,不需要以“有功效”、“引人注目”和“有權勢”來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同。[22]


勝過試深
他建議我們要效法耶穌緊抓住神的話語,因為祂才是“有功效”的基礎和資源。[23] 並要認真而持續地操練獨處、靜默和禱告,以尋回對主起初的愛,不需要“從人而來的注目”,而是內在的光能使我們整個生命為神作見證。[24] 還要在各種權力的環伺下,以“無能為力”(powerlessness) 來服事,這樣我們的眼光便會對著神,而不是自恃擁有的權勢。[25]





謙卑的靈命塑造與操練
盧雲認為基督徒需要透過靈性操練來創造空間,讓聖靈可以充滿我們的心懷意念,從而被更新變化,其操練有三方面:教會的操練、讀經的操練和心思的操練。[26]


教會的操練
教會的操練能幫助我們如何把自己的故事與歷史當中上帝真實的故事連結在一起,透過在教會的時間與空間裡,操練自己成為一群能夠展現永活基督的子民。而當中發生的每一件大小事情,都能成為基督道成內身的體驗。[27]

教會將基督的降生、受苦、受死、復活、升天聖靈降臨等奧秘事件,在聖誕、大齋、受難、復活等節期的慶典中,具體的展現人前。讓信眾從中得悉耶穌這個真實的故事與現今世代的關係,基督徒在其中可尋找到自己的故事及意義,當我們成為各項慶典儀式的一分子,便是在實行教會的操練了。[28]



讀經的操練
基督徒需要自己更親密地領受神的話語,讓神對我們生命中不為人知的角落來說話。透過讀經的操練,把聖經當成神最親密的言語來閱讀,具體的讓自己的生命成為道成肉身的所在。

讀經不是要從中尋找資訊、應用技巧、建言、激勵或支持自己立場的經文,更不是想明白比喻或做分析。我們讀經時像是把聖經吃掉,不斷咀嚼、消化吸收,使經文成為我們心靈的養分。我們的心思專注在神的話語上,才能讓經文從思想進入內心。默想能幫助我們接受神的話語去打開、引導我們及移開內心的恐懼。將讀經默想當成一個神聖的儀式與事件,讓神的話語領我們到神裡面,從而被改變像基督一樣謙卑的人。[29]



心思的操練
心思的操練是指獨自禱告的操練,這不但把我們引導到自己的內心,也引導到神的內心。當我們獨自進入內室,在禱告中把自己的軟弱或罪在神面前赤露敞開,是需要對靈性生命有熱切的委身,也是對你我召命的測試。這操練剥奪一切外在的依靠,是一種淨化的過程,其間我們能透過降卑的基督來看見神,也能堅定的跟隨基督的腳踪,並成為神隱藏在我們裡面的人。

每天預留一段時間與一個地方,在那裡與神相遇;可以坦然無懼的喊叫:「阿爸!父!」;面對內心的各種混亂、掙扎和負面情緒;同時傾聽聖靈的聲音,發現所有問題的答案。結果,我們觸摸到神的內心、聽到神的心跳、明白神的心意及祂對我們的託付-與基督一起承擔世上的苦難。[30]   此外,在漫長的操練過程中,若能有一位屬靈導師從旁陪伴、關愛和鼓勵,會有莫大的裨益。[31]







盧雲神父實踐謙卑的例子
盧雲經常傳講他“向下移動”的謙卑理念,無奈自己卻仍處身爭名逐利的試探中不斷往上爬。他勸導人們要參與群體,自己卻獨自生活。他建議要多作禱告,自己卻無暇禱告…[32]   他擔心與事業成功的人一起,會使他失卻了最渴望的愛和感情。1983年他應邀前往法國特魯斯,走上他屬靈探索旅程的第一步。 至1985年盧雲決定離開哈佛大學,告別“向上”的試探。[33] 進入「方舟團體」(LArche Community[34],據創辦人范尼雲後來憶述,當時的盧雲像是一隻迷失的羊一般[35] 而范尼雲的一句:「也許我們可以為您提供一個家。」[36] 翌年盧雲便正式加入「黎明之家」(Daybreak),擔任牧職,踏上“向下”之路。


謙卑的姿態和道路
盧雲在耶魯大學任教授時,是處於上升姿態;而他在「方舟團體」服侍弱勢群體,則是降卑姿態的實踐。他指出這世界要求我們走向上的道路,但耶穌告訴我們要走降卑之路,這使他一路走來充滿張力及困難,在轉變方向的過程中舉步維艱。[37]

盧雲的“降卑”是要降至與貧窮人一樣的貧乏,看來難以實踐的,但這卻是耶穌讓人認識神的方法。 [38]  這通往貧窮、破碎和受壓制者的道路,雖是一條愛的降卑道路;卻成為愛的上升道路,能通往喜樂、平安和新生命。正如十字架的記號:從失敗變為勝利;從絕望變為希望;從死亡變為有新的生命。[39]




實踐“降卑”-進入黎明之家
盧雲在黎明之家的其中一項重任,便是照顧一個殘疾人亞當[40],不善於體力勞動、煮食、家務、生活照顧的盧雲,要負責他的衣食起居。起初盧雲把照顧亞當看成例行公事,希望最快速的幫他洗澡、刷牙、上廁所、餵他吃東西、扶他走路等等,所以顯得不耐煩,導致亞當癲癇發作。其後,盧雲與亞當漸漸接觸、親近、認識,終於他明白亞當的語言,也使他願意改變行事方式來適應亞當的節奏。甚至漸漸向他傾訴自己的秘密。盧雲也漸漸發覺亞當是與自己一起生活的,亞當會全心全意聽他說話及給他營造一個安全的空間。[41] 最終,盧雲從亞當身上找到他最渴望的愛、友誼、群體及歸屬感。[42]


生命轉化
盧雲從實踐“降卑”的過程中經歷到生命轉化,他形容每天與亞當相處的兩個小時是恩典;是一段給他默觀的時刻,讓他們一同去觸及有關神的事物,不單只感到神的同在,而且見到神的臉。[43] 盧雲稱這是一份以軟弱為包裝的禮物,卻能改變他。[44] 同時他發現真正的關懷是互相的關懷,亞當及其他「黎明之家」核心成員的生活,在不斷提醒:照顧別人的動人之處不在於施予,而在於從他們那裡接受禮物。[45] 亞當具體的教導盧雲什麼是神的愛。[46]

盧雲堅信亞當像耶穌一樣,被差遣到這世界,為要完成他獨特的使命。他與家人親密無間地在愛中一起生活,轉化了他的父母。他的恩賜、教導及他的醫治也轉化那些與他同住的弱能人士、探訪者、服務團體或其餘在黎明之家生活的人。他們經歷到平安、自我分析、重新發現自己的心靈等,當然也有沒經歷的。[47]


  



總結
降卑的道路是走進和服事比自己弱小的人當中,表面看來人生由高走向低;但生命卻被轉化,由低走向高。盧雲呼籲我們都當尋找及實踐自己那條愛的降卑道路。透過不斷的禱告、忍耐和導引在教會中尋求,而每當在聖餐聚會中領受“餅”和“杯”時,我們便參與了耶穌降卑的道路。我們不再注視世上的種種;只會專注那份從天而降的禮物-耶穌基督。[48]

我從前的一個座右銘是「守柔處弱居後不爭」[49],雖然包含謙讓,但骨子裡是一套處世心術。所以後來我有了另一個座右銘:「我的好處不在主以外」[50]。盧雲從耶穌的捨己建構他的“謙卑”理念;在服侍亞當的過程中竭力實踐那份“無能為力”的可能,為我這座右銘作成絶佳的詮釋。當中若沒有主耶穌的吸引和聖靈的加力,盧雲不會有這樣的洞悉,也不會願意走這樣的苦路。盧雲印證了這位曾被定為天地都不要的耶穌,已經凡事作了榜樣,並賜下聖靈幫助我們成為似祂的人,這包括“謙卑”,卻又不僅只是謙卑。



全文完









[1] 盧雲(Henri J.M. Nouwen)(1932-1996)原籍荷蘭,著名靈修及牧養神學作家,曾於美國聖母院大學、耶魯大學及哈佛大學任教多年。1985年離開哈佛大學,在法國特魯斯裡的「方舟團契」(L’Arche Community)生活,等候及尋索未來的「召命」。終於受「方舟團契」在加拿大多倫多市以北的「黎明之家」(Daybreak)邀請,自1986年起成為其牧者,服事家中的弱智人士及職員,直至19969月安息主懷。
盧雲堵建偉譯《生命中的耶穌-給年輕人的信》(2002)基道出版社作者簡介

[2] 辭典中,謙卑的定義是不自高自大。”是指虛心、謙讓、謙和、謙遜、不自滿;指低下、卑微、卑恭等。

[3] 中國傳統的文化的“謙虛”則主要的是說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如《尚書·大禹謨》所說:「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涵有“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的意思。

[4]  Today I personally believe that while Jesus came to open the door to Gods house, all human beings can walk through that door, whether they know about Jesus or not.  Today I see my call to help every person claim his or her own way to God.  —From Sabbatical Journey, Henri Nouwen's last book, page 51, 1998 Hardcover Edition

[5] 神學與生態學教Norman Wirzba 的觀點:
  1. 耶稣是謙卑生命的原型與典範;
    2. 謙卑是三一上帝生命的反射;
    3. 謙卑生命乃藉著參與到實際生活中才得以顯明出來」
   Norman Wirzba,“The Touch of Humility: an invitation to creatureliness”, Mordern Theology 24:2 April 2008, 226

[6] 「在耶魯時,盧雲神父還提出了一個向下移位downward mobility)的名詞,來跟一般人追求的爭上游upward mobility)相對照。平常大家在事業上都是力爭上游,在社會上提升自己的地位。雲神父卻深記耶穌「為人僕」的教導,他說我們如果要跟隨耶穌,就要學習耶穌說的:「(我)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谷十 45
  參自: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網頁心泉期刋第八十三期盧雲神父小傳

[7] 「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
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二章6-8節)

[8]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35-38

[9]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38-42

[10] 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的,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的,就必作你們的僕人。
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廿章26-28

[11]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42-49

[12] 「我去是於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就差祂來祂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真理;因為祂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祂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祂要將受於我的事告訴你們。」(約翰福音十六7-15)

[13]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54

[14] 「當時、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他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那試探人的進前來、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魔鬼就帶他進了聖城、 叫他站在殿頂上、〔頂原文作翅〕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耶穌對他說、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耶穌說、撒但退去罷。〔撒但就是抵擋的意思乃魔鬼的別名〕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於是魔鬼離了耶穌、有天使來伺候他。」(馬太福音四章1-11)

[15]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55-56

[16]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58-59

[17]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65

[18] 聖經馬太福音四36

[19] 聖經馬太福音四4

[20] 聖經馬太福音四7

[21] 聖經馬太福音四10

[22]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70

[23]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58

[24]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64

[25]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67-68

[26]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76

[27]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77

[28]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79-81

[29]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82-86

[30]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87-92

[31]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94

[32] 參自:盧雲神父《回家》中,1993年接受荷蘭記者的訪問基道出版社

[33] 著‧堵建偉譯《生命中的耶穌-給年輕人的信》(2002)基道出版社63

[34] 19648月,加拿大人范尼雲(Jean Vanier)在法國北部的特魯斯力購下一間小屋,邀請了兩個殘疾人士來這裡與他同住,開設了這個新的團體「方舟」(L Arche)。范尼雲在一個貴族的環境長大,他的父親從1959-1967年出任加拿大總督,他本人是多倫多大學聖米迦勒學院的副教授。他在學院很受歡迎,但卻不滿足於成功,在道明會修士腓利(Thomas Philippe)的屬靈指導下,他放棄了大學的執教生涯,創建方舟團契,開始了效法耶穌極為簡樸的生活。當范尼雲選擇離開後,不同地方的年輕人相繼抵達特魯斯里,他的小「方舟」家庭很快成為了弱勢人士之家的世界性運動。這個運動不單在歐洲發展,還擴展至非洲、亞洲和北美洲等地。」堵建偉譯《生命中的耶穌-給年輕人的信》(2002)基道出版社61-63頁 

「方舟團體」(L’Arche Community)以聖經八福為宗旨,每個團體都有設於一般社區的家,讓弱能人士與他們的助理遺棄生活,大家親密無間地分享生命。方舟團體相信,「弱智人士往往擁有親切友善、使人驚歎、自然、直率等特質,而且他們活生生地展現了一個更遼闊的世界,呈現出心靈最珍貴的價值。」(方舟團體憲章)盧雲著陳永財譯《亞當--神的愛子》(1999)基道出版社15

[35] 參自: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網頁心泉期刋‧第八十三期盧雲神父小傳http://www.catholic.org.tw/ccsc/book/ind8303.htm

[36] "Maybe we can offer you a home." From Henri J.M. Nouwen,FINDING VOCATION IN DOWNWARD
    MOBILITY,Summer 1990,Christianity today /Leadership Journal
[37] 著‧堵建偉譯《生命中的耶穌-給年輕人的信》(2002)基道出版社64

[38] 著‧堵建偉譯《生命中的耶穌-給年輕人的信》(2002)基道出版社65

[39] 著‧堵建偉譯《生命中的耶穌-給年輕人的信》(2002)基道出版社75

[40] Adam, a 24-year-old, couldn't speak. He couldn't walk. He couldn't dress or undress himself. You never really knew if he recognized you or not. His body was deformed, his back distorted,and he suffered from frequent epileptic seizures.” From  Henri J.M. Nouwen,FINDING VOCATION IN DOWNWARD MOBILITY,Summer 1990Christianity today /Leadership Journal

[41] 盧雲著陳永財譯《亞當--神的愛子》(1999)基道出版社28-34

[42] 盧雲著陳永財譯《亞當--神的愛子》(1999)基道出版社36

[43] 盧雲著陳永財譯《亞當--神的愛子》(1999)基道出版社39

[44] 盧雲著陳永財譯《亞當--神的愛子》(1999)基道出版社41

[45] 盧雲著陳永財譯《亞當--神的愛子》(1999)基道出版社43

[46] Adam taught me about God's love in a concrete way” From Henri J.M. Nouwen,FINDING
 VOCATION IN DOWNWARD MOBILITY,Summer 1990,Christianity today /Leadership Journal
[47] 盧雲著陳永財譯《亞當--神的愛子》(1999)基道出版社47-48

[48] 著‧堵建偉譯《生命中的耶穌-給年輕人的信》(2002)基道出版社76

[49]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處下,柔弱處上。」道德經第七十六》;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且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50] 參自:聖經詩篇十六篇2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




參考資料

1.    盧雲應仁祥譯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2013)校園書房出版社

2.    著‧堵建偉譯‧《生命中的耶穌-給年輕人的信》‧(2002)‧基道出版社

3.    盧雲著陳永財譯《亞當--神的愛子》(1999)基道出版社

4.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網頁心泉期刋第八十三期盧雲神父小傳http://www.catholic.org.tw/ccsc/book/ind8303.htm

5.    盧雲《回家-盧雲逝世五週年紀念視像光碟(靈修著作精選)》‧基道出版社

6.    Sabbatical Journey, Henri Nouwen's last book, 1998 Hardcover Edition

7. Henri J.M. Nouwen, FINDING VOCATION IN DOWNWARD  MOBILITY,  Summer 1990,  Christianity today /Leadership Journal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le/1990/summer/90l3060.html

8.    Norman Wirzba,“The Touch of Humility: an invitation to creatureliness”, Mordern Theology 24:2 April 2008, 226

9.    《尚書·大禹謨》

10.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11.  聖經





***轉載或引用請列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