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阿麑的文章:Douglas J. Brouwer, "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with My Lif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 Chapter 3

好書好書



 Douglas J. Brouwer
  "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with My Lif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Chapter 3  How Do I Find Meaning and Purpose



Question for reflection

What are the healthy kinds of duty, obligation, sacrifice, and service that you have in your life? lf you experience unhealthy kinds of duty, obligation, sacrifice, or service, how might you be able to change that?



所謂神的使命自然離不開責任義務犧牲和服務等情操,當一個人接受神的呼召,願意遵行神所交付他的使命,其間都也許會遇上艱難、掙扎、猶疑或疲累的時候,但仍不會退縮。因為主的擔子是輕省的,所以能承擔責任;因為主與我們同在,所以能履行義務;因為主的愛激勵我們,所以能甘願犧牲;因為主凡事作了美好的榜樣,所以能提供服務等等。若這些都是在主裡真誠的作,那便是健康的了。

然而,有人說認為現今世代已經容不下這些情操了,世人講求個人自由,那會願意理會什麼使命。未信的不用說,就算信徒也會有愛心冷淡、自私自利、自以為是或隨伙裝假的時候,於是勉強的去遵行責任、義務、犧牲和服務等等,既活不出美好的情操,更敗壞了自己,這便是他們的不健康。

對我而言,照顧神的家和自己肉身的家人都是我認為應該盡的責任、義務犧牲和服務,也是我在世上的使命。當然,在人生漫長的路程中,不是每個階段都活得健康的,有時在教會的事奉、家中的相聚和自我空間三者中,要取得平衡是不容易的。就如我曾在事奉中出現內心不願承擔牧養照顧的責任,但卻因為組長的身份,只好因循的關懷;也曾因不想面對家人間的關係破壞,而表面關心家人,卻對家中的事無心裝載。這都是不健康的現象。

這些都是冰山一角,正如作者所說:我不知道今天神會放什麼義務或責任在我面前?」而我會以一個健康或不健康的態度面對?我認為最佳的狀態就是經常回想當初神的呼召,就是勿忘起初、可保健康。





***轉載或引用請列明出處
此文章同時發表於:http://blog.xuite.net/fanfawn/hkblog/240505916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阿麑的文章:Douglas J. Brouwer, "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with My Lif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 Chapter 2

好書好書


 Douglas J. Brouwer
  "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with My Lif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Chapter 2What Does My Faith Tell Me about Vocation?



Question for reflection

What's the first thing that comes to your mind when you hear the word "call" or "vocation"? Is it going to require an adjustment for you to broaden your thinking about what a call might mean?



說到Call)“呼召”,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是非常嚴肅和神聖的事情,那是從神而來的使命,是從事神職工作者的獨有經驗。一個人要唸神學、要當牧師或傳道人、要去服侍某個社區或人種、要到異地傳福音等等,都必須有從神而來的呼召,不可單憑自己的喜好。隨著知識日長,我認識到信徒就算從事一些非神職的工作,也得要尋求神的帶領和“呼召”。

至於(Vocation),它不是一般只是為了賺錢養生的職業。誠如Parker j. Palmer所說 : 並不是我追求的目標而是我所聽到的一個呼召可以說是一份“天職”或一種“使命”,是“呼召”的具體內容。

我很樂意帶職事奉,盡量投入教會生活,卻從沒有想個要當神職人員,所以工作對我來說就是為了生計,當然我會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例如在工作環境經歷和見證神;領人歸主等等。然而,神是不偏待人的,祂呼召這人專心事奉祂;也會呼召那人當商人或工人,祂呼召這人出外傳道;也會呼召那人留在家中行孝或照顧家人……若都是積極回應神的“呼召”而欣然走上,同樣是神聖和值得尊重。


也許因為認知上的錯誤而忽略了神的呼召;也許認為自己不配讓神使用;也許不知該如何面對神的使命;也許害怕受苦;也許擔心損失;也許不願捨己……也許樣樣都有。歸根究底還是未夠決心為主而活,過與神同行的生活吧!



***轉載或引用請列明出處
此文章同時發表於:http://blog.xuite.net/fanfawn/hkblog/240388446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阿麑的文章:Douglas J. Brouwer, "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with My Lif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 Chapter 1

好書好



 Douglas J. Brouwer
  "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with My Lif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Chapter 1 : 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with My Life?


Question for reflection

The Bible is filled with stories of call. In this chapter I’ve mentioned Moses, David, and Mary, but there are many others who hear God's call in their lives and respond to it. Read a couple of these stories and notice both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 and how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braham: Genesis 12:1-9
Joshua: Joshua 1:1-9
Samuel: 1 Samuel 3:1-18
Jeremiah: Jeremiah 1:1-10
Ezekiel: Ezekiel 1-3
Simon, Andrew, James, and john: Mark1:16-20, Matthew4:18-22
Matthew: Matthew 9:9
Paul: Acts 9:1-18



亞伯拉罕、約書亞、撒母耳、耶利米、以西結、西門、安得烈、雅各、約翰、馬太及保羅等被神呼召的情境和回應都有某些共同或相異之處。

舊約的亞伯拉罕和約書亞都是領袖人物,故神的呼召不單針對他們個人,更重要的是對整個以色列民族的計劃,所以神呼召亞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神所要指示的地方去(創12:1-9);又呼召約書亞帶領百姓過約但河(書1:1-9)到要賜給他們為業之地的同時,更強調對祂選民的應許。至於撒母耳和耶利米都是在年幼時聽到神的呼召,其中的內容卻十分凝重撒母耳要面對神如何審判以色列中屬靈的祭司家族(撒上3:1-18);耶利米要面對神如何審判屬世的國度(耶1:1-10),這使年幼的他們感到戰兢。像耶利米一樣,以西結從神那裡聽到的呼召,是神吩咐他向叛逆的以色列國發出警戒和勸告(結1-3)。這些人都是親耳聽到神的聲音,只是神給以西結多看到轟烈的異象;而他們恐懼戰兢或猶疑掙扎地接受神的呼召時,神都會給與他們明證和應許:「我必與你們同在」。

主耶穌親自從天來到地上,神在肉身顯現,他可以面對面的向人發出呼召,就如他呼召西門、安得烈、雅各、約翰、馬太等人作祂的門徒。其間主很直接的跟他們說:「你跟從我吧」,他們也都很單純的立刻丟下所有的跟隨主(可1:16-20、太4:18-22/ 9:9)。這些過程和回應,明顯不同於舊約聖徒的只聞其聲和猶疑戰兢。當主升天後,祂的呼召方式仿佛又回到古時一般,就如祂在往大馬色路上,在大光中向保羅說話,並讓他能看見異象;又如在異象中吩咐亞拿尼亞去訪問保羅等(徒9:1-18)。

其實從古至今神無論以什麼方式或怎樣形式向人發出呼召,都反映神的一個心願:願人都能與祂同心、與祂同行。




***轉載或引用請列明出處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阿麑的詩:忍耐

點點詩意


阿麑的詩:忍耐



背景圖片來源:nipic.com






失羊/人的比喻

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 找著了、就歡歡喜喜的扛在肩上、回到家裡。 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罷。 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 (路加福音十五章4-7節)




失錢的比喻

「或是一個婦人、有十塊錢、若失落一塊、豈不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的找、直到找著麼。 找著了、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落的那塊錢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罷。 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  (路加福音十五章8-10節)




浪子的比喻

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 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喫喝快樂...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兒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路加福音十五章11-32節)





***轉載或引用請列明出處
此文章同時發表於: http://blog.xuite.net/fanfawn/hkblog/236124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