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阿麑的文章---主禱文與電影︰“救我們脫離兇惡”與“盲山”

主禱文與電影︰“救我們脫離兇惡與“盲山

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6:13)

這兇惡是指一切的災害,可以包括受傷、不幸的事和道德上的邪惡;身體上的傷害、邪惡的心或是惡人、壞朋友及撒但等。[1] 這個世界上充滿各樣的“險”和“惡”,人的血肉之軀是無法對抗的,所以耶穌有必要教導門徒這樣禱告。


電影 : Blind Mountain 盲山 ( dir. Li Yang李陽, 2006)

宣傳影片



盲山講述一個女大學生白雪梅被拐騙到北方山區的遭遇,反映八十年代初中國的販賣婦女問題。白雪梅確實遇到一樁“惡事”,在貧瘠的山區,男人娶不到老婆,為了“繼後香燈”,於是通過販子去,但婦女不都是心甘情願的“被賣”,更多是被販子“拐騙”的。初時她們一般都會想辦法逃跑,但大都是逃不掉的,被抓回虐打,多次的失敗便只好認命,到生了孩子後會變得安份下來,下輩子就在那裡生兒育女、務農持家、逆來順受,直到老死……


宣傳海報

可這白雪梅卻不是一個肯認命的人,雖然一次次的失敗,她還是一次次的逃走;就算沒有回音,她還是不斷的給父親去信,希望能得到拯救;她寧願自殺也不願苟且活著;甚至不惜賣身換取出走的路費等,白雪梅始終沒有放棄要走出那坐山的念頭。然而,面對這“惡夢”般的際遇,她一方面表現得堅強不屈,一方面迫於形勢而隱忍妥協。那個所謂老公在父母的協助下強姦了她,她便麻木地任由擺佈:行房、餵豬、洗衣、燒水、做飯 ,終於她懷孕了,也做起針線活,給村裡失學的孩子教書,後來也要帶自己的孩子。她認命了嗎?她安份了嗎?不!她是不會像那些鄰居婦女般這樣待下去的,那只是她要存活再伺機而逃的辦法。

逃出農村了!卻又被捉回!

盼著得救

白雪梅不幸地遇到“惡事”,也遇到那些“惡人”:拐賣的男女、買老婆的男人及他的爸媽、村委會幹部、村裡的農民、收保護費的人、郵差、以為真愛的小叔子、小店的老闆、公路上和公車上的司機、鎮裡的人等,這些人都在過自己的活而把她推到絕境,形成了電影的悲劇色彩。但他們都罪大惡極嗎?其實他們也都是可悲的人!

導演李揚便沒有就誰是對錯下結論,電影中每個角色都是有自己的道德。他認為有“惡”是因為不出來,“惡” 一旦成了一個勢、一個場,你走到哪兒都跑不掉。村裡就是一個惡場,罪惡行徑公開後,人的會戰勝開始以不同的形式集體爆發,並一直循環發生。然而,罪惡和人性是相伴相生的,每個人心中都有天使和魔鬼。[2] 李導演指出人性本是混沌,善與惡都雜在一塊,只是某些環境中,會帶來改變。所以每個人都有他的理由:雪梅要走,因為她是受害人;丈夫不讓她走,因為他為此付出多年的積蓄,還欠下一大筆債;村人不讓她走,是因為鄰里之間的“守望相助”,也因為買賣婦女一事在當地已是平常的事。[3]


她可以走了!但孩子卻不能走!

幸好白雪梅在絕境中遇上能以信賴的純真小孩李青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電影以白雪梅向丈夫砍上一刀作結,這一刀能讓她逃出生天嗎?整個故事就是白雪梅失去自由和不斷地爭取自由的描繪,配以一個開放式的結局,那一刀的震撼濺起了強烈的控訴。至於另一個有結局的所謂“和諧版本”也是另一種暗諷,執法的公安在一群維護鄉土社會“互維相助”和無後為大固有價值觀的村民面前,要偷著去救人,是何等的窩囊。

雪梅與"她的丈夫"

雪梅與"她的情人"

Stephen Charles Mott 也曾提到這世界存在著邪惡的社會秩序,它是超越個體單獨行為的一種社會及政治特性。包括財產和財富的系統;生活與經濟關係;階級和地位的分層;貧困愚蠢、軟弱、卑微與宗教地位的關聯;世界的“智慧”和學習制度等,都顯明了世上的政府已經被邪惡的社會秩序控制,但現在可以因著順服基督而得到拯救。而這邪惡的中心-撒旦,將社會組織起來反對上帝,甚至運用超自然力量和政治權力。世人被塑造“如天使般”的統治者所迷惑,肆意的藐視上帝和攻擊基督徒。現實的邪惡社會中,權力的欲望和物質生活的高檔化,產生了一個個冰冷的制度化管理階層;迂腐的官僚;入不敷支的民眾;唯利是圖的商團……於是衍生各樣的貪搶拐騙,其至暴力反動、恐怖襲撃等。Mott不是將邪惡歸咎於魔鬼,而是提醒個體該如何提高社會邪惡意識,發揮自己的決策力影響社會。作為基督徒更要有堅固的神學基礎,去應對社會的墮落和罪惡,積極尋求配合上帝的工作,對抗魔鬼和打擊罪惡。[4] 


當然基督徒不可忘記主在十字架上已經勝過魔,我們的神在人的國中掌權,[5] 並且能救我們脫離各樣的兇惡!當我們落在各樣的患難、危險、網羅中,祂就成了我們的拯救和隨時的幫助!問題是我們得看見各樣處境之中,又凌駕於各樣處境的耶穌。





[1] 羅伊絲‧A‧特爾柏格博士(Lois A Tverberg, Ph.D)‧《救我們脫離兇惡》 www.hadavar.org.hk/ShowDoc.aspx?id=71ebfaca-4bfd-4ab9-9e42-be741c60a4fc

[2] 導演李揚說《盲山》(節錄2007年亞洲電影節現場答問內容) http://wenku.baidu.com/view/6b52bce29b89680203d825d4.html

[3] 李揚《盲山》亡目之山 目亡之人http://mypaper.pchome.com.tw/sonialao/post/1297339177

[4] Stephen Charles Mott (1982, 2ed. 2011), Biblical Ethics and Social Chang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2:‘Biblical Faith and the Reality of Social Evil’.

[5] 參考自:這是守望者所發的命、聖者所出的令、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或立極卑微的人執掌國權.」(但以理書四章17節)


在線觀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Rvr-PFmyo
 




***轉載或引用請列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